2018第九屆中國納博會將于10月24-26日在蘇州工業園區盛大召開,同期舉辦“納米碳材料應用技術前沿論壇”,將匯聚碳納米管、石墨烯、石墨烯等領域研究和產業化標桿性專家學者分享最新進展,探討納米碳材料研發與應用中的機遇和挑戰,推動其大規模產業化進程。
據悉,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與人類最密切相關、最重要的元素之一,21世紀甚至被稱為“碳世紀”。在納米新材料領域,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等碳納米材料,因其突出的力學、電學和化學性能而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引發了國內外持久的研究熱潮以及對產業化突破口的不斷探索。
此次“納米碳材料應用技術前沿論壇”由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主辦,目前已邀請到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劉忠范,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劉云圻,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李玉良,北京大學教授張錦,清華大學教授魏飛等納米碳材料領域知名學者,屆時他們將帶來精彩主題演講。
中國納博會是國內唯一的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納米技術領域綜合性國際產業大會,集專業會議、企業展覽、產業投資、技術對接、產品發布會和國際活動等六大板塊于一體。每年舉辦一屆,今年是連續舉辦的第九年。本屆納博會將重點聚焦MEMS、納米新材料、第三代半導體等熱點領域,屆時將舉辦“納米碳材料應用技術前沿論壇”等多個專業會議,設立MEMS技術及應用展等多個主題展區,預計總規模達15000㎡,將吸引1500多家企業、約16000人參展參會(更多精彩內容,詳見納博會官網 http://www.chinanosz.com)。
在納米新材料領域,本屆納博會已吸引日立化成(全球500強企業)、諾菲納米(全球最寬幅納米銀生產線)、桐力光電(納米有機硅水膠打破德美壟斷)、臺灣力煒(臺灣納米材料生產商)、先豐納米(國內石墨烯材料第一梯隊生產商)等眾多特色企業,屆時將展出其最新技術與產品。
蘇州工業園區作為全國納米產業的排頭兵,十分重視納米新材料領域的發展,集聚了一批以石墨烯、碳納米管、富勒烯為代表的碳納米材料企業。納米新材料對園區納米產業及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促進作用。目前,園區已有賽菲、捷迪、格瑞豐等多家碳納米材料企業,陸續攻克了材料宏量制備技術、陣列生長和纖維仿絲技術、插層化學制備等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具有戰略高度的重大產品,對我國儲能、航空航天、核防護、軍事等領域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和意義。未來園區將進一步推動各類碳納米材料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打造產品種類齊全、下游銜接快速、資源高度集聚的產業高地,為區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再添新動力。
主要議題:
-納米碳材料的控制制備與產業應用
-納米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
-碳基感知薄膜與智能器件
-納米碳材料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
已邀請嘉賓
演講人:Ray H.Baughman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美國
機構: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職務:院士、教授
簡介: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Robert A. Welch 教授,納米技術學院院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德克薩斯醫學工程科學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材料科學博士(1971年),哈佛大學材料科學碩士(1966年),卡梅隆大學物理學學士(1964年)。霍尼韋爾國際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工作(1970-2001年),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任教(2001-至今)共發表學術論文330余篇,總引用次數大于18100次。擁有70多個美國專利。
演講人:劉云圻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中國科學院院士
職務:院士、博士
簡介:博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1949年2月生于江蘇省靖江市。1975年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后分配到中科院化學所工作至今。其中,1985年至1988年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進修;1991年于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1997年至1998年在美國東北大學進行訪問研究;2000年3月至6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華盛頓大學訪問教授;2004年1月至3月,日本京都大學客員教授。先后受聘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武漢大學化學系、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系、東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劉云圻研究員主要從事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包括?-共軛小分子、高分子和石墨烯;以及這些材料在光電子器件中的應用,包括場效應晶體管和分子器件。發表SCI論文500余篇(其中130余篇發表在影響因子大于10的雜志上),他人引用2.2萬余次,h因子大于80,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70項,出版專著兩部及17章節。2007年、2016年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各1項,十次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等。2014、2015和2016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目錄。現為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重大科學前沿領域第四屆專家咨詢組副組長、中國化學會理事、有機固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和擔任Scientific Reports, Nanoscale, Flexible Printed Electronics等6種期刊的編委/顧問委員會成員。
演講人:李玉良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中國科學院院士
職務:院士
簡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06-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成員。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化學系、美國Nortre Dame (圣母) 大學放射實驗室、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和香港大學化學系從事研究及合作研究。在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PNAS, Nature Commun.等國際權威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500余篇。2002年、2005年和2014年三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次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一次。研究領域為碳基、富碳基材料設計、聚集態結構、異質結構和材料。主要聚焦在發展具有光電活性的碳基和富碳分子基材料定向、多維、大尺寸聚集態結構和異質結構自組裝方法學和自組織生長。
演講人:成會明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中國科學院
職務:院士
簡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碳材料科學家。主要從事先進碳材料的研究。提出了浮動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非金屬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制備碳納米管等方法,促進了碳納米管的研究與應用。提出了模板導向化學氣相沉積等方法,制備出石墨烯三維網絡結構材料、毫米級單晶石墨烯,發展了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備技術。提出了可高效儲能與轉化的層次孔材料設計、電化學電位調控、晶面調控等方法,制備出一系列新型能量轉化與儲存材料。研制出塊體各向同性熱解石墨材料,批量應用于多項重點工程。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等多項國家重要項目,并3次被科技部聘為“973”計劃項目和納米重大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已獲得發明專利數十項,在國際會議上做特邀報告100多次,發表學術論文近500篇,被引用36000多次(H因子88),是湯森路透集團公布的化學和材料兩個領域高引用科學家之一。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美國碳學會Charles E. Pettinos獎、德國SGL集團Felcht獎等。曾任《Carbon》副主編、《新型炭材料》主編,現任《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主編、《Science China Materials》副主編。
演講人:魏飛(擬邀請)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清華大學
職務:教授
簡介:博士,清華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反應工程實驗室主任。現任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綠色化學反應工程和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領域包括多相流和多相流反應堆。魏教授贏得過很多榮譽和獎勵,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獎(1996 ),中國青年特殊貢獻獎(1997 ),1999 年被國家教育部授予“杰出科學家”榮譽稱號。有超過 200 篇著作和論文出版。教育及工作經歷:1980石油大學煉制系學士,1987石油大學化工系碩士,1990石油大學化工系博士。
演講人:胡征(已邀請)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中國真空學會、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
職務:教授
簡介:南京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博士學位(81-91),化學系博士后(91-93)。歷任副教授、教授、博導(99)。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05),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07),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08)。先后在德國卡斯盧厄研究中心、英國劍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作博士后及華英學者。教育部介觀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真空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理事,《J. Nanoelectron. Optoelectron.》、《化學學報》編委。曾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江蘇省青年科學家獎等榮譽。長期在化學、物理、材料的交叉學科領域進行探索。
演講人:高超(擬邀請)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浙江大學
職務:教授
簡介: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分子科學研究所所長。1995年在湖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1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留上海交大任教,于2003年到2006年先后在英國Sussex大學和德國Bayreuth大學做訪問學者和博士后研究。2008年被引進浙江大學,被評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圍繞石墨烯化學、液晶及宏觀組裝開展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3篇), Advanced Material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Materials Today等期刊發表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論文110余篇,文章共被他引5700多次,H因子39。共同主編Wiley出版的英文專著1本《Hyperbranched Polymer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為英文專著撰寫6章,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23項,擔任國際期刊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地區主編。曾入選或獲得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2014)、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13)、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2010)、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007)、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5)、第九屆“霍英東基金”(2004)、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2003)等人才計劃,獲得浙江省青年科技獎(2013)、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3)、1項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第3)及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獎勵。
演講人:彭慧勝(擬邀請)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復旦大學
職務:教授
簡介: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人才項目支持,擔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他1999、2003、2006年分別獲得東華大學高分子材料系學士、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碩士、美國Tulane大學化工系博士,2006年10月在美國能源部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工作,2008年10月回到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化學。“新型纖維狀能源器件”入選“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和“十二五”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優秀成果選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Nature Chemistry等Nature子刊(6篇)、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32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6篇)、Advanced Materials(43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1篇)等學術期刊上發表了210多篇論文。成果2次被Science、5次被Nature、10次被Nature子刊以“研究亮點”等報道,2次被Nature評為月度“亞太地區十大研究亮點”。被Springer、Elsevier、科學出版社邀請出版了3部專著,被Elsevier邀請編寫1部專著。申請國際、中國、美國、歐洲、韓國等國內外發明專利95項,獲授權49項,33項成功實現了技術轉讓。
演講人:邱介山(擬邀請)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西安交通大學
職務:教授
簡介: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主要從事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多相催化等方面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在國內外發表刊物論文600余篇,其中480余篇論文發表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Energy & Environ. Sci、PNAS、Nature Commun.、Nano Energy、Angew. Chem. Int. Ed.等國際學術刊物上(IF>6論文180余篇;46篇論文被選為國際學術刊物封面)。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檢索,論文被SCI收錄522篇,20篇入選ESI論文;論文被SCI他人引用12600余次(SCI總引13400余次),H因子55;申請及授權發明專利80余項。
演講人:張強(已邀請)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清華大學
職務:教授
簡介:張強,博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北京市綠色反應工程與工藝實驗室。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德國馬普協會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研究所,德國,博士后(2011)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研究助理,美國(2010),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2009),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學士,(2004)。發表SCI收錄論文100余篇;所發論文引用9000余次,h因子為53,30篇為ESI高引用學術論文。主要從事能源材料,尤其是金屬鋰、鋰硫電池、電催化及三維石墨烯的研究。
演講人:李峰(已邀請)
演講議題:
國家/地區:中國
機構: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職務:教授
簡介:李峰,博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入選者。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材料學 博士(1998-2001),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材料物理與化學 碩士(1995-1998),南京化工大學(現南京工業大學) 應用化學 學士(1991-1995)。主要從事電化學能量儲存與轉換用納米材料及器件的制備和應用研究。發表論文200余篇,入選科睿維安(Clarivate Analytics)高被引用科學家名單,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200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二)。兼任《新型炭材料》和《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編委。
收起
|
報名階段 |
早鳥價9月15日前(包括15日) |
常規價9月16日-10月23日 |
現場價10月24-26日 |
|
普通 |
1200元人民幣/人 |
1500元人民幣/人 |
2000元人民幣/人 |
|
學生優惠 |
600元人民幣/人 |
800元人民幣/人 |
1000元人民幣/人 |
參會聯系
電話:18015510199
郵箱:qiucy@sipac.gov.cn
看新聞、讀報告、找項目、約專家,盡在新材料在線APP
可在各大應用平臺搜索 “新材料在線”